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網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網

15915898572(微信同號)
主頁 > 江西 > 宜春>宜春市銅鼓縣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關于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

宜春市銅鼓縣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關于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

? ? ? ?導讀: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助推全縣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制定本實施辦法。一、總體思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以“生態+大健康”產業為方向,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竹精深加工產業為支柱,以人才為核心,以園區為載體,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以.....

宜春市銅鼓縣高新技術企業獎勵政策:關于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助推全縣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總體思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以“生態+大健康”產業為方向,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竹精深加工產業為支柱,以人才為核心,以園區為載體,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以平臺載體和產學研科技合作為支撐,以科技政策為保障的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持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推全縣產業轉型升級。

二、目標任務

通過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創業人才更加集聚,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更加良好,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不斷涌現。

力爭到2025年,我縣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經費投入累計不低于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2.5%;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40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50家以上;申報瞪羚(潛在)企業3家以上;獲得省級科技獎勵3項以上;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和載體2個、市級創新平臺和載體6個,全縣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和載體5個、市級創新平臺和載體15個;培養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1個、省級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計劃1項、省“雙千計劃”3項;列入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30項以上,完成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驗收5項以上;組織企業實施自主研發項目150項以上;組織企業申請國家專利700件以上。

三、主要措施

為全面推進我縣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圓滿完成“十四五”期間創新驅動目標任務,全縣各部門、各單位要統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和獎勵力度。

1.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對年度評價入庫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每個獎勵1萬元。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對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梯次培育,落實“一對一”幫扶工作機制。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個獎勵10萬元;對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個獎勵6萬元。依法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

3.努力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催生一批顛覆式創新、爆發式成長的科技型企業,對評選為獨角獸、潛在獨角獸、種子獨角獸、瞪羚、潛在瞪羚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60萬元、4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

4.著力發展創新平臺和載體。加大創新平臺、載體和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力度,對新獲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研發平臺和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載體,每個給予5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研發平臺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載體,每個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列入國家創新平臺和載體及新型研發機構培養計劃的項目,每項給予20萬元的資金支持。

5.支持企業開展自主研發。對省級立項的基礎研究計劃、重大科技專項(協同創新體)、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類計劃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每項給予10-50萬元資金支持;對新立項的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一次性獎勵1萬元;對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通過驗收的項目,每個獎勵3萬元。

6.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評價登記。鼓勵發明專利、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驗收項目等各類成果進行登記,對新登記的省級科技成果,每項獎勵1萬元;對新組織科技成果評價的科研成果,每項獎勵3萬元。

7.重獎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加大對國家、省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的獎勵力度,對獲得國務院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的企業(個人),每個獎項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省政府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個人),每個獎項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

8.激勵企業發明創造。對申請并被受理發明專利的,每件獎勵1000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的,每件獎勵4000元;對申請并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的,每件獎勵1萬元。對申請并被受理實用新型專利的,獎勵500元;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每件獎勵1000元;申請并被受理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的,每件獎勵300元,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授權的,每件獎勵700元;對獲得中國專利金獎、銀獎、優秀獎的專利,每件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10萬元;對獲得省人民政府專利獎的專利,每件獎勵10萬元。

9.鼓勵產學研合作共建創新平臺。深化產學研科技合作,建立產學研科技合作創新平臺。企業與國內外著名高校院所簽訂產學研科技合作協議的,一次性獎勵5-10萬元;企業與國內外著名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臺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企業設立院士、博士工作站的,一次性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

10.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對列入國家、省級科技人才計劃項目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0萬元、10萬元;對獲得省“雙千計劃”項目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

11.鼓勵支持創新創業。積極組織參加科技成果在線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積極挖掘青年創新創業能手,鼓勵企業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對獲得國家、省、市創新創業大獎賽的單位,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2萬元。

12.積極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充分利用“科貸通”業務平臺,加大銀行對科技型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對獲得“科貸通”貸款并及時還貸的科技型企業,按實際貸款額的1%給予貼息;對獲得科技擔保貸款并及時還貸的科技型企業,按實際貸款額的0.5%給予貼息。

13.提升企業科技信息化水平。抓住大數據發展新機遇,大力發展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推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及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新技術運用,提升產業集群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對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

14.實施重點科技創新技術“揭榜掛帥”。聚焦產業發展堵點難點,以重大關鍵技術為切入點,組織調動全社會協同開展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助推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對列入省市“揭榜掛帥”的項目,按照不超過“揭榜掛帥”項目研發投入總額的5%給予資金補助,單個項目資金最高不超過50萬。

15.支持企業加大研發自主投入。對當年研發投入在全縣排名前10位且同比增長10%以上并達到投入強度要求(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下,研發費用投入強度達5%;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20000萬元,研發費用投入強度達4%;主營業務收入20000萬元以上,研發費用投入強度達3%。)的企業,根據排名分別給予1-10萬元的獎勵(以統計部門提供的研發費用統計年報為準)。

四、組織保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縣創新驅動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部署、指導、協調創新驅動發展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工信局,負責日常協調工作。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設立企業科技(工業)發展專項資金,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和科技項目管理。

三是堅持扶優扶強??萍及l展專項資金要扶持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著力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和科技項目實施績效。對沒有研發投入及當年發生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重大責任事故,惡意拖欠職工工資,發生群體上訪事件,有違法違規、欠款欠稅及其他重大失信行為的企業,不給予科技項目經費支持和科技獎勵。

四是加強監督問效。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創新驅動發展的幫扶力度和督促調度,并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進展情況和實施成效。建立健全創新驅動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定期予以發布。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對全縣創新驅動發展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和通報。

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施行,原《關于創新驅動“5511”工程的實施辦法》(銅府發〔2017〕8號)同時廢止。


專利服務 商標服務 版權服務
成熟妇女色惰片免费看